一、进销存软件红冲的作用 在进销存管理软件中的<销售出货>,如果没有审核,只是保存,那么在库存记录中是查不到的。 而如果已经审核过的,就不允许修改。 也就是说,库存记录一旦生效,是不允许删除的。 而现在这个项目,销售就意味着出货。其中的常见问题的是:错误是难免的,一旦销售记录已定,就不可修改了,这不合事实情况。所以:将修改为与过象河一样: 保存 -> 只是保存订单(也就是销售) 审核 -> 会出现提示“不可修改”,然而才产生真正的库存记录。且订单记录也不可修改了。 这里的“不可修改”是程序意义上的(数据库记录不可修改了),实际中,仍是有可能需要修改。在过象河中,只能是先删除这条记录,这个称之为“红冲”,就是产生一条数据库记录,与原记录相反而抵消这个记录的库存量。 如:原记录是入库10个,产生的“红冲”,就是出库10个,这样,总的库存量就平了。因此,“红冲”,从用户的角度,就是删除了一条库存记录(如:删除了销售出库记录)。 “红冲”的重要作用,在于记录了操作历史: 1)避免人为的错误, 2)如果有人想非法操作,删除记录是不行了。因此原始记录都在。(具体一点:如果有人先进行销售,然后删除,如果没有红冲,他把货拿走了也没有人能查出来:因为销售记录已不在了。注:这个想法有待考究,才知是否可行。) 二、进销存管理中对红冲处理的误区 在进销存管理中经常提到红冲,那什么是红冲呢? 红冲的来历 红冲是红字冲账法的简称,又称红字更正法,是指用红字冲销或冲减原有的错误记录,以更正或调整记账错误的方法。红字冲账法按照其冲销错账的程序不同,可分为全额冲账法和差额冲账法两种。 全额冲账法是指将错账全部用红字冲销,再编制正确的记账凭证以更正错账的方法。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、应贷的会计科目有错误时,应采用全额冲账法更正。 差额冲账法是指将多记金额予以冲减的更正方法。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、应贷的会计科目并无错误,仅仅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,应采用差额冲账法。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得出两个结论:一是红冲是在财会管理中使用的;二是红冲的目的是为了改正错误。 进销存管理中的红冲 实际上红冲也常常被用在进销存管理中,不仅用于修正单据错误,还可用于处理货到发票未到时的暂估入库,所以说,红冲是进销存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。不过需要谨慎的是红冲绝对不能滥用,虽然说红冲是进销存管理中的重要功能,但绝不能把红冲当成是万能良药到处使用。红冲其实是一剂的猛药,虽然见效快,但副作用也很大,这个副作用就是会造成成本异常。简单举例:
这里就出现了成本异常的情况。 红冲的副作用分析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明,红冲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顺序,以当前的动作来对历史发生某项入库进行修正。但是这种修正是一种局部片面的修正,没有考虑到这些历史出入库之间是存在关联性的。2009-03-01的入库单会影响2009-03-02的出库单的出库成本,如果红冲2009-03-01的入库单,按道理应同时考虑调整2009-03-02的出库单的出库成本,如果不相应调整出库单的出库成本,则必然会导致当前库存成本异常。 所以说红冲的副作用很大,在进销存管理中应慎用。而且对于进销存管理来说,红冲并不是修正单据错误的最佳方式,大多数的红冲其实是可以避免的。 如何正确使用红冲 在本文一开始就提到红冲最初是在财会管理中使用,会计记账是非常严谨的事情,出现了错误是不允许直接修改的,必须使用红冲的方式来进行修正。这种方式虽然很严谨,但带来的工作量也很大,所以为了避免出现频繁的改动调整,会计都是在月末进行统一结账,尽量预留的时间来修正错误。 话题回到进销存管理上,进销存管理也应采用会计记账的月结方式,预留时间来修正错误。在月结之前,所有单据都是可以修改和删除的;月结之后发现单据错误,才采取红冲的方式。月末结账时提供统一的成本核算,按时间先后顺序逐一核算单据成本。 目前的进销存管理软件很多,但在红冲问题的处理上差异很大。有些进销存软件没有月末重新结算成本的功能,单据一旦过账后就不允许修改和删除,只能红冲。所以企业在选择进销存软件时应多留意一下红冲问题,尽量选择带成本重算功能的进销存软件。 |
Powered by 库管易